究竟是像传闻所说的那样,山峰绵延不断,道路行军两难,还是说豁然开朗,一个种植粮食的好地方?
如果是前者,那么竣工的意义就不大了,毕竟就算是打下来,也很难继续发动进攻,甚至很有可能因为后勤原因而被敌人击溃。
可如果是后者,那么需要进攻的硬性条件就很高了。
有一片充足的补给之地,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是一个可以备选的选择。
“拉胡尔将军,我军还要进攻吗?”加尔斯抹了抹脸上的灰尘,看了一眼被拿下来的关隘,脸色也不是很好看,尽可能平静地说着。
为了拿下一个不到三千人驻守的关隘,他们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尤其是对方还不是精锐。
这个伤亡比例太严重了,真要拿下所有关隘,怕是得填进去十万人。
倒不是在意这十万人的生死,而是单纯的从价值角度进行判断,这种行为完全不值得。
损失十万精锐之师,拿下一些不知道有用没用的关隘,这个代价实在是过于庞大了一些。
尤其是在这些关隘当中,还没有汉军残存主力的存在,否则只会更难打。
“以此关隘为据点,暂时先休息吧,把对应的战报传递给后方,让他们进行抉择,顺带想个办法,了解一下这一片山脉的东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需要一个准确的答复。”出于谨慎的计算,拉胡尔最终还是下达了命令。
哪怕山脉东方真的是一片坦途,拉胡尔也必须去了解这一片山脉到底有多长,行军的困难程度,粮食的补给难度等等。
只有如此,才能规划好最终的行军部队人员。
这样做虽然会浪费几天时间,但是拉胡尔很有自知之明,也知道这几天绝对不会耽误他的想法和打算。
汉军蒙受重大损失,在短短几天内,最多是稳固一下军队士气,征召一些辅兵人员,而不会让军队产生蜕变。
在精锐部队数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以前打不过他,以后也不会。
何况经历了这一次战争,拉胡尔更清楚自己麾下有多少部队迎来了蜕变,整体战斗力得到了大幅度增加。
击败了不可战胜的汉军,其所带来的士气加持和意志加持,毫不逊色于一年的训练成果。
可以说手握这一支精锐军队,拉胡尔都有自信和王族部队较量较量,并且有较大的把握战而胜之。
不过有些东西终究是不能够说出来的,至少对于支持韦苏提婆一世的拉胡尔来说,完全不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有什么问题。
他所训练出来的军队,终究是为韦苏提婆一世服务,而不是为他个人服务,也不是为了婆罗门而服务。
可以说先决立场如此,自然营造出来的效果也就完全不同。
而待在白沙瓦的韦苏提婆一世,并没有花费太久的时间,就收到了这一份日日期盼的战报,一份将影响国家未来战略规划的战报。
不管是输还是赢,都将会改变国家的未来…
bie5。bi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