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确定,这位草原第一猛人真的复活了,并且他都愿意归顺大明,那么草原上的人,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动乱和后顾之忧。
再加上朱允熥为了草原和中原融合,而定下的开放政策,对草原人好处多多,随着时间,他们就会明白,融入大明的好处。
起码,他们所必须的盐茶以及各种工具,就不会缺了。
生活在草原,他们养牛羊马,是他们的优势。
可是除了这些,生活中很多用品甚至必需品,他们都几乎没有,茫茫无际的草原上是没有那些必需品的。
而融入大明,他们就可以合法的,光明正大的,卖他们的牛羊马,大量购买必需品物资。
这无疑就是好处。
而草原同样对大明有用,可以把大量马匹弄到草原上,这样一来马的口粮问题解决,还能养的膘肥体壮。
朱允熥就对王保保说:“相信,王侍郎也应该明白,草原人成为我大明的一个民族之一,只有好处。
从此是友非敌,对谁都好。故而,在这件事情上,你还是要多出面,从中安抚草原人,让他们尽量融合!”
王保保拱手:“臣明白!”
随后,朱允熥问:“各位臣工,可还有事?”
刚说完,人群里,新任户部侍郎张士诚出列:
“陛下,经过臣的了解,江浙一带,在赋税这一块,百姓们不是很积极。
朝廷对士绅地主们,有强硬措施,可对普通百姓则没有,导致税收困难。”
没有人比张士诚,更了解江浙江南一带。
朱允熥说:“税收方面,从他们的角度看,认为出现了不公,江浙一带富足,其他地方就穷一些。
于是乎,江浙一带百姓们都觉得,他们的税交上来,在朝廷的各种改革制度下,就便宜了其他贫困地区。
因为,很多贫困地区,有一些免税政策嘛。所以在他们认为不公平的情况下,抵制交税也正常。”
张士诚说:“可从朝廷的角度出发,天下是一家,贫穷的地方再收税,他们就得饿死。
江南一带富得流油,收他们的税不过是九牛一毛。这份认为的不公,角度不同,各有难处!”
朱允熥点头:“张爱卿,你熟悉江南,不如想办法解决此事。”
张士诚说:“是,臣到时候拿一个章程出来,让江南之地的税户们,能够心甘情愿的纳税。
这一碗水不好端平,地分南北,民分富穷,政策偏向谁都不好……
臣以为,还是要以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发展政策为准,方为上策!”
朱允熥点头:“发展需要时间,短期内只能帮扶贫穷的地方。”
朱允熥又说了一些,总的来说,朝廷安宁,天下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这也让朱元璋忍不住点头,他不得不承认,朱允熥这个皇帝当的没毛病。
本来事儿说完,就要退朝了。
可就在这时,一个三十岁一身龙袍的青年,昂着头颅走进奉天殿。
他一脸的傲气,带着些桀骜不驯和玩世不恭,此刻扫视众朝臣,随后看向了坐在上面的朱允熥。
而同时,大家也都看着这个青年男人。
他身上穿的龙袍,是大明风格的,所以证明他也是大明皇帝,但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时期的。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这个青年,极有可能是明朝后期的天子!
大家都疑惑是谁,那青年倒是先开口了。
“爷这是来哪儿了?你们,都是什么人啊?”
c24f。c2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