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没想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一波操作,让别人以为他彻底破防,心态失衡,甚至有点儿眼神不清明……
而且这两句话蕴含的这个意味,实在是太明显了。
现在圈内都在笑话他。
观众们还有人言之凿凿的说在京城第七医院见过他去看病,
“我反正看着那个背影挺像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
造谣声不绝于耳,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一时间,圈内不少人还以为冯导得了精神病。
给冯晓刚心态彻底整崩了。
关凌看到新闻的时候,也有过这么一丝一毫的怀疑。
后来才知道这是被气得。
看着冯晓刚这样子,其实关凌还是有点儿心疼这个老头的。
虽然这老头没什么艺术良心。
但是这部《一九四二》,的确是对方垂涎已久,而且是最有艺术良心的一本书了。
……
在关凌的记忆当中,《一九四二》电影其实拍的不错,豆瓣评分也很高。
原著是河南的文坛才子刘震云。
而小说讲的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焦灼状态下,荷兰省因为战争和天灾的双重加持,全省上百万人遭受饥饿而流离失所的故事。
其中的叙事手法大开大合,用的是时间推移的纪录片模式,整部电影平铺直叙,主线支线相互交织,描绘了荷兰人民在遭受战争创伤和饥荒灾难的凄惨画卷。
艺术功力了得,家国情怀浓厚。
算得上是不错的主旋律影片了。
就是太苦了。
观众们并不喜欢看这种在沉重的故事,很多观众在面临这件事情的时候,下意识想的就是要回避。
贺岁档贺岁档,
大家是庆贺一岁又过去的。
而不是在要在影院里感受苦难的。
所以饶是冯晓刚真心磨剑,但是磨出来的东西,大家不爱看,实在也是没有办法。
不过作为导演,关凌是非常理解冯晓刚的心境的。
于是在全网群嘲的时候,关凌在微博上还是发了个言。
“近日,冯晓刚导演的《一九四二》,以及冯晓刚导演,以及我凌云传媒旗下演员刘一菲的评论甚嚣尘上,占据了不少的社会公共资源,我在此表达抱歉之意。
我认识冯晓刚导演已经很多年,很多年前就是对手,现在也是。
有的时候,我和刘一菲并不认同冯晓刚导演的观点,比如要从观众身上找问题之类的话。
所以对于刘一菲所言,我是支持的。
但是我觉得跟观众交流,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冯晓刚导演的《一九四二》,我抽时间去看了下。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但是从头到尾演的其实就是一个字,是苦。饥寒交迫的逃荒路上,日军轰炸,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人死去,伤感的配乐和散开的视角,让这部戏看起来没有收的那么好。
但实际上已经点线面俱到,两个小时之内的高潮段落在人卖人的那一刻在弹簧即将崩溃的时候反弹,
在两个小时的挤压当中集中释放。
让人感慨万千。
我其实理解这部电影票房不佳的真相,毕竟在大家上班上学的放松时段,希望在电影院里,拉着小手,或者放空自己,感受一下自己久违的笑容。
而不是说要去感受苦难。
我都理解。
但是我必须要为《一九四二》说一句话,这部电影,可能存在若有若无的问题,但这部电影,不能不说是一部并不用心的电影。
正如电影当中片尾的一句旁白所说的那句话。
‘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写它,图个啥?’
这糟心的电影,导演拍他,又是图个啥?
大家都知道,贺岁档喜剧这个名字,实际上是源于冯晓刚导演。
我不知道他拍这个片子的目的,但是我扪心自问的时候,我认为这部电影的确给我们还原了一段还算比较客观真实的、不为广大青年们所知道的、抹不去的历史。
历史是人们共同的记忆,而维系一个民族情感和关系的纽带就是共同的记忆。
华夏的人口多,华夏人喜欢反复研究历史,这也没什么不好,好歹让人们能忆苦思甜,或是更团结。
看电影之前,千万别带着很沉重的心情。
至少在我看来冯晓刚导演或许没有想赚观众的眼泪,也不想用灾难片来绑架观众,他就是很平静地在讲一个故事,一个比小说略乏味比纪录片略有趣的故事,看完这个故事是笑是哭那都是你自己的事了。
不要将这种题材当做一种负担,它仅仅只是一段过去的历史,不需要我们再来为这些悲剧负责。
看电影本来就是一种感性的享受,而理性的思考都是你强加给自己的,却不是电影逼着你去想那些又苦又累的问题。
所以不要拿影片背后隐喻的政治之类的来说事,也不要纠结于人性到底怎样,先单纯地享受电影的本身就好。
我相信这部电影,终归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
……
关凌的操作,
让圈内瞬间懵了。
“事儿不是你整的吗?”
“不是你故意拿着冯晓刚当日本人整的吗?”
有人在关凌的微博底下评论,
还被关凌回复了。
“吐槽观众的也不是我。不尊重观众自然需要承担责任。但我只是从电影本身来说,舆论最近风波有点大,而且矛头指在了刘一菲头上,我觉得这不算公正。”
关凌的回复迅速登上热搜。
当刘一菲看到的时候,还是有些感动的。
在央视采访的时候,她就是快人快语,说出了那些话。
实在没想到会闹这么大。
现在有关凌出来灭火,她其实还挺开心的。
…
此时,
冯晓刚工作室。
坐在马桶上,冯晓刚才感觉自己的双脚离地了,智商重新占领高地了。
他抽着烟。
虽然他已经戒烟的时间挺长了,但是还是抽了。
而且抽的一直在咳嗽。
整个卫生间里面,烟雾缭绕。
恍然如人间仙境。
冯晓刚想着自己过去的这一生,人都有些麻了。
他觉得自己还年轻。
但是这个社会在告诉他,他已经老了。
看不懂,分不清,搞不定…
这就是冯晓刚这几天的感受。
他内心里,实际上仍然不知道吐槽观众的的错处。
他觉得自己就是比那帮百姓高人一等。
但是现在那帮人联合起来,不看他的电影。
他还是会心痛。
“我真的错了吗?”
卫生间内,冯晓刚一根烟一根烟的抽着。
“尊重观众?教育观众?”
冯晓刚转不过弯来。
但是他能理解刘一菲所言,却忍不住还是想骂人。
他拍喜剧的时候,关凌和刘一菲还是个娃娃。
现在他们的喜剧电影,质量真的高吗?
正想着,忽然间徐凡的声音在外面传过来。
“快出来,关凌发文了。”
“谁?”
冯晓刚有些诧异,一时间没有听清。
“关凌,发文是夸你的电影的。”
冯晓刚提上裤子就走,一下子出来了。
“夸我的电影,他犯神经了?!不就是他安排人干的吗?本来我还以为退让就能平安落地,没想到还是冲我来了。”
“我感觉之前或许是意外?”徐凡也不确定,“反正就是夸了你的电影,你自己看吧。”
说着就把手机给了冯晓刚。
冯拿过手机,花了充足的时间把内容看完。
而后整个人颓然的坐在了沙发上。
“是我小气了。”
冯晓刚低声说道。
“什么小气了?”徐凡不解。
“我错怪了关凌,我一直认为他是要当第一导演,要那个名头,年轻人嘛,飘了也正常。现在看来,他是真的为了华夏电影好。”
这一刻,什么请客斩首,收下当狗的话。
对于冯晓刚一点都不重要。
他忽然发现,当狗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至少关凌的确给喂骨头。
而且,关凌的那些话,都写到了他的心坎里。
我要是为了票房?
为什么不去拍喜剧?!
我这都是为了历史,为了记忆,为了不可忘却的东西。
瞧瞧,关凌这才是有格局的导演。
只有关凌,才配做华夏电影圈的唯一的那个领头羊。
冯晓刚坐在沙发上。
气氛沉默。
忍不住开口道。
“我当初还跟着华艺对付关导,我真该死啊。
他本南山凤,
怎么可能和我们这种凡鸟一样呢?”
这一刻,冯晓刚自嘲。
bie5。bi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