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241章 大功告成(1/2)

作者/兴霸天

寅时三刻。

城东四海居的灯笼泛着昏黄。

范景年睁开眼睛,缓缓起身,看了看外面漆黑的夜色,按了按眉心。

这些时日,他都没有睡好,总有些提心吊胆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这里并非张家口,而是天子脚下,哪怕再是繁华,终究不如自家地盘来得自在。

或许是因为那群白莲教徒莫名被围堵绞杀,事后他匆匆路过,还看到有兵丁在冲刷染血的地面,简直触目惊心。

然而为了完成家主的交代,范景年又不敢贸然离去。

近来族中的生意也不好做,蒙古人内部又乱了起来,互相攻伐,尤其是默特部的两个兄弟东征西讨,将不少势力打得七零八落,其中就有好几族长期与范家往来的部族。

这本不足为奇——草原上的部落兴衰更迭,铁骑聚散如云,生死胜败对范家这样的边贸商家而言,早已司空见惯,范家永远都站在胜利者一边。

但那将领俺答野心勃勃,竟看不上范家提供的货物,想要直接与明廷通贡,不断向地方衙门投书。

范家顿时警惕起来。

范氏一族自洪武年间便在边关扎根,起初不过做些寻常的茶马贸易,每年秋高马肥时节,张家口外的马市总是尘土飞扬,范家的伙计们牵着塞外良驹穿过边关,再交予内地的商队,从中获利。

然至景泰年间,这桩买卖渐渐变了味道,当马政日渐废弛,向草原采购战马竟成常例时,那些手眼通天的晋商巨贾便嗅到了血腥味,他们拿着兵部的批文,带着户部的勘合,再将镇守太监喂饱,很快就垄断了边贸暴利。

范家这样的中等商号,很快就被挤出了马市的中心圈子,老掌柜望着晋商车队里那些油光水滑的良驹,只能带着伙计转向皮毛、药材这些边角生意,所幸后来随着商路的稳固,范家在蒙古各部里积攒的口碑,又让他们形成了稳定的客源。

同样的道理,如果朝廷同意通贡,直接与蒙古大部通商贸易,他们的生意必然受到冲击,稍有不慎,家族衰败就在眼前。

所以当白莲教徒外迁,准备在蒙古人麾下形成聚集地时,范家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一来这群白莲教徒也是一笔商机,在苦寒的塞外要形成板升,可不是只靠蒙古人就能成功的,必然需要大量的货物,光卖铁锅就能狠赚他们一笔。

二者白莲教一旦投靠了蒙古人,通贡就更不可能放开了,那可是朝廷最痛恨的造反宗教。

无论是从眼前的买卖,还是长远的利益考虑,范家都是乐于促成白莲教徒投靠蒙古人的。

至于这是否会增大蒙古人寇边的侵扰,那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反正这些年间,对于蒙古的劫掠,他们早早驾轻就熟,每每通风报信,及时避开,哪怕蒙古人彻底打进来,也不会对于他们这种信誉卓著的商人下手。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与白莲教接头,取得对方的信任,促成这条全新商路的形成。

“咚!咚!咚!”

正想着呢,随着屋门轻敲几声,范景庵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七哥醒了么?”

“醒了!”

一位中年文士走了进来,作揖行礼:“七哥!”

此人颧骨高耸,两颊凹陷,脸色透着些青灰,四十未至却已鬓角飞霜,一绺枯黄胡须稀疏蜷曲,长相颇为丑陋。

“十六弟来了!”

但范景年却不敢怠慢,赶忙扶住:“切莫多礼,快坐快坐!”

这个族弟早年科举不第,消失无踪,后来再出现时,竟被家主所器重,而族内的生意突然红火起来,尤其是一批正盐盐引的获得,让众人暗暗惊骇,颇多揣测。

范景年更知道,此番与白莲教相会,也是此人出面沟通,若非这些年间此人神通广大的印象早就印在族人心间,他还真有些不敢来。

现在请这位坐下,范景年是有喜色的:“客人到了?”

“未到。”

范景庵摇了摇头:“不过愚弟有一件私事要办,恐要离开几日,特来向兄长请辞。”

范景年变色:“这怎么成?那群客人都是十六弟引荐的,独我留下,如何能与对方促成大事?”

范景庵道:“我留了三位手下,他们都能与对方接触,兄长记住约定的暗号,‘商佛一家,富贵由天’就可,别的交予他们处置。”

“不成!不成的啊!”

范景年还是连连劝阻,满是恳切:“没有你在,为兄放心不下!”

范景庵无奈,唯有解释道:“不瞒兄长,愚弟早年在京师留下一女,如今有杀身之祸,此女的手中,也有客人需要之物,不得不救!”

范景年先是一怔,对方说出女儿遇险的时候,语气冰冷,并无任何焦急,显然没有什么亲情在,听到后面这才恍然,轻声道:“是白莲的条件?”

精彩还没结束,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离开,不知道看到那个章节?《请点我收藏章节》

  • 背景:                 
  • 字号:   默认